城市概况
江阴,简称澄,古称暨阳,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是长江下游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个滨江港口城市,素有“江尾海头”“锁航要塞”之称。
城市定位
市域总面积9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8万人、户籍人口127万人,现辖10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193个行政村(包括1个村居合一)、81个社区居委会。
l 国家卫生城市;
l 国家生态市;
l 全国文明城市;
l 全国双拥模范城;
l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
l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l 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l 华夏A股第一县。
产业格局
“十四五”时期,无锡市将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四大地标产业、五大未来产业的“465”现代产业体系、六大优势产业。
四大地标产业:
l 高端装备
l 高端纺织服装
l 节能环保
l 特色新材料
l 新能源
l 汽车及零部件
五大未来产业:
l 人工智能
l 量子科技
l 化合物半导体
l 氢能和储能
l 深海装备
六大优势产业:
l 物联网
l 集成电路
l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材)
l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产业环境介绍
1.综合实力雄厚:
l 入选中国500强企业1家
l 中国制造业500强2家
l 上市企业15家
2.创新驱动强劲:
l 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l 近300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l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l 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
l 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
l 省级众创空间2个
3.产业特色鲜明:
以特钢新材料及制品产业为特色,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产业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为战略的“1+3+1”先进制造业体系。
4.营商环境优越:
组建产业发展、天使种子、股权投资等功能性基金群,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流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
人才政策
引 才
1.顶尖人才:引领江阴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并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或团队)项目,直接入围江阴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项目评审,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在江阴高新区建立诺奖得主研究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高2500万元的项目支持,在江阴高新区建立工作室的发达国家院士最高500万元的项目支持。
2.创新领军人才:经评审入选江阴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经评审入选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创新领军团队的,直接入选江阴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创新领军团队,按照市级资助资金的50%给予最高250万元的团队项目支持资金。支持资金中给予领军人才个人及团队成员的补贴不少于30%。
3.创业领军人才:经评审入选江阴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550万元的项目资助资金。经评审入选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创业领军团队的,直接入选江阴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创业领军团队,给予项目团队最高800万元资助资金。
4.重点人才:区内企业自主培育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入选省“双创计划”个人项目的,给予最高30万元一次性奖励、入选省“双创博士”及“科技副总”给予最高5万元一次性奖励。入选无锡“太湖人才计划”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自享受完市级薪酬补贴的下一个月度起,江阴高新区再给予每人每月最高3000元的薪酬补贴,连续补贴两年。
用 才
1.柔性引才: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后不定期到企业解决实际性问题,帮助企业推动成果转化的,按照在江阴高新区实际工作天数给予每天最高600元补贴,单个教授专家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1万元,单个企业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
2.工作平台:对新评江阴市、无锡市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经费,新评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按市级支持经费1:1配套。对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在享受江阴市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20万元、江阴市级10万元的支持经费;被评为“优秀博士后工作站”的,按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无锡市级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的博士,在站期间按每人10万元的经费标准给予进站科研资助。企业引进紧缺研究生并新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经认定,给予支持经费5万元。
3.校企合作: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在江阴高新区发起、组织的,有省级以上高端人才参与的学术论坛,给予主办(承办)单位最高30万元补贴。
4.离岸机构:鼓励企业在海外、国内一线城市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实施人才项目预孵化,并将孵化培育的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我区发展,绩效明显的,经评审给予50万元奖励(另行签订协议的按协议执行)。项目落户高新区后,入选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的,除享受江阴市相关政策性奖励外,按照入选项目资助额10%的比例,由江阴高新区给予孵化器每年最高20万元的育才奖励。
留 才
1.对新引进来高新区就业并缴纳个税的各类人才,给予薪酬补贴,连续补贴2年,其中:博士(取得学历学位双证)、正高级职称每年最高3.6万元;硕士(取得学历学位双证)、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每年最高2.4万元;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中级职称、技师每年最高1.8万元。
2.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给予最高500万元;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给予最高100万元;省“双创计划”创业类人才、团队领军人才给予最高80万元,创新类人才、团队核心成员给予最高50万元,省“双创博士”给予最高20万元;江阴“暨阳英才计划”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创新领军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先进制造技能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企业博士后出站后与企业签订五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博士给予最高20万元。
3.新引育且全职在江阴高新区创新创业的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高端人才最高补贴100万元;新引进社会事业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安家补贴。企业从江阴市外引进的、个税在高新区缴纳的科技、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指定范围内购房的,按博士(取得学历学位双证)、正高级职称15万元/人;硕士(取得学历学位双证)、副高级职称、高级技师10万元/人;全日制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中级职称、技师5万元/人的标准享受安家补贴。
其他政策
1.引导企业创新
对首次获得科技贷款的企业,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利息补贴,单个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鼓励企业组织、参加专业化、国际化的各类科技展会,经备案的,给予单个企业年度最高20万元参展经费补贴。
2.培育企业创新
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技联在线”网站校企联盟备案系统登记备案的,按合同期内当年度企业实际支付高校院所经费的2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
对规上工业企业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在高企认定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不含高企),根据研发投入情况每年给予最高15万元补助。
3.企业自主创新
对企业参与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对获得国家、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给予最高100万元配套资助;对获得国家、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奖励的单位或个人,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
对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按要求给予配套奖励;对获批国家、江苏省、江阴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引进技术成果并成功在高新区转化的,按登记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5%,给予单个企业最高30万元奖励;对年度技术转移输出额累计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最高按技术合同成交额的0.5%,给予最高15万元的奖励。
4.领航领军企业
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整合上下游企业、牵头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组织实施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500万元。
5.加大知识产权运营力度
对企业参与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支持;对获得国家、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给予最高100万元配套资助;对获得国家、江苏省、无锡市科技奖励的单位或个人,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开展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