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一座江南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国际化智造名城,全市常住人口530多万人,是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常州前三季度GDP达7006.1亿元,增长6.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5和0.9个百分点,位列苏南第一。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实现了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的大幅跃升。这也意味着,“GDP万亿俱乐部”迎来了第25座城市,上一次“迎新”还是东莞在2021年GDP破万亿。
2022年,常州工业规模总量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跃居江苏省第三;2023年,居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16位,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达7680.7亿元,增长15.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而坚守制造业为立市之本的常州,也形成了国内同类城市中最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十三五”期间,常州先后招引了5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在这些链主企业牵引下,30多家“小巨人”企业在常州形成“军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超过3400家,集聚度比肩深沪京汉。常州GDP跨越万亿,使得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以常州GDP跨越万亿为契机,汇聚更多人才,助力企业在未来不断实现技术跨越,为常州在‘新能源之都’的建设上,贡献企业自己的力量。
沿着“实体经济,产业强市”这条路继续前行,常州已在着手布局下一步棋:前瞻谋划合成生物、氢能储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长三角、金坛和西太湖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成立,常州氢湾、龙城芯谷加快建设,激活“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