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名称
移动式磁共振成像诊疗设备
二、项目介绍
1.详情
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设备是现代医学诊断中最重要的常用医疗设备。MRI 是重要脏器疾病和损伤(除肺脏外)确诊的最重要手段。头颈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重要,较 CT 在精细解剖结构的判定上是不可或缺的确诊手段,如脑卒中超早期确诊;广泛性颅脑损伤或弥漫性轴索程度判定;脑和颈髓急性病变;急性颈椎损伤等。目前医院内的固定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较难以完成对头颈“急危重”患者的快速检查和诊断,临床迫切需要小型化、移动化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即磁体、谱仪、梯度、射频、计算机即图像处理系统等组成各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由计算机控制,协调。根据磁场产生的原理不同,目前市场上的磁共振系统主要以永磁型和超导型为主。限制磁共振成像小型化的主要原因在与磁体的选择设计以及成像算法的开发。基于此团队着重从磁体以及成像方面进行突破,开发了以下相关技术:
核心技术一:
磁体技术:磁体阵列能够在规定范围内产生高达 120mT 的主磁场,并提供 x 方向磁场梯度,同时由线圈提供 y 和 z 方向磁场梯度。
核心技术二:
成像技术:在永磁体产生的低场强、非均匀主磁场、非线性梯度磁场下的图像重建算法-共扼梯度算法。
核心技术三:
射频技术:采用低频线圈,实现在超低场下的射频激发采用具有相位差的驱动信号对线圈进行激发与信号接收。
2.产品性能优势
轻量化、可移动小体量的永磁体功能核心让整个设备更轻、更小。床边、社区诊所、灾区等多元场景应用移动性和低场强的特性使得设备可以在诸多场景应用,实现随用随检。快速重建算法-共扼梯度算法配合,实现即时成像技术。提出的共扼梯度算法相比于传统的 FFT 算法成像质量高更好。
3.市场前景及应用
从第一台 MR 系统问世到 2020 年底,全球已经有超过 50000 台 MR 系统装机并应用到各个领域根据相关调研数据,2020 年,全球 MR 市场规模达到 93 亿美元,预计 2025年将达到 118.3 亿美元。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科技的进步持续推动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截止2021 年市场规模达到 28.7 亿美元。我国的高端医学磁共振仪器市场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德国的西门子以及荷兰的飞利浦同时它们几乎也垄断了全球市场。近些年来,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突破技术封锁的高端医学磁共振仪器研发厂商,如上海联影医疗、东软医疗、贝斯达等。数据显示,中国磁共振设备的人均保有量约为10 台每百万人,美国约为 40 台每百万人,日本约为 55 台每百万人,中国磁共振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1.5T 及以下的中低端 MR 是我国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业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永磁型 MRI 主要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越来越凭借其运营成本低,磁体开放度好的优势来满足多环境条件下的临床检查要求。
4.技术成熟度:原理样机
5.合作要求:面议
6.负责人:李晓玲、孙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