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况
常州市,别称龙城,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北岸,东与无锡市相邻,西与南京市、镇江市接壤,南与无锡市、安徽省宣城市交界。常州市地形为长江下游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常州市常住人口536.62万人;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新北区。 2022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1亿元,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6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13.2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8:48.8:49.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万元。 城市定位 鼓励企事业单位创建设站单位: ①国家站:50万元(建站奖励) ②省级站:30万元(建站奖励) ③市级站:5万元(建站奖励) 国家站、省级站每招收一名博士后人员进站:设站单位8万元(科研资助) 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生活补贴5000元/月(资助期限2年) 鼓励进站博士后积极申报“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①符合条件并积极完成申报工作(博士后和设站企业) 5000元(申报奖励); ②入选“卓博计划”(博士后和设站企业)5万元(配套奖励)。 博士后出站留武进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一次性奖励博士后3万元。 经备案审核的人才中介机构引进的博士后办毕进站手续:1万元/人次(进站奖励)。 全区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开展一次运行情况的考核评估:评估优秀的博士后工作站5万元。 产业格局 “十四五”时期,常州市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为引领,抢抓新工业、新能源、新基建、新动能机遇,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构筑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新优势,全力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 十大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 绿色精品钢 汽车及核心零部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 电力装备 轨道交通 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 新型纺织服装 八大标志性产业链 集成电路 机器人 工业和能源互联网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碳复合材料 生物医药 空天信息 5G通信 产业环境 一、地理位置优越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距离适中,可以成为这些城市的卫星城,同时也可以承接这些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具有接受这些城市经济辐射的区位优势。 二、交通便利 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的交通中枢,距离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都在2小时车程内,高速公路网也十分发达,可以便捷地到达周边城市。同时,常州也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的交汇点,交通条件优越。 三、产业基础较好 常州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以机械、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比较高,产品质量比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四、人才资源丰富 常州是江苏省的人才高地,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也有丰富的人才储备,这为常州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常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同时也为外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人才政策 01《常州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实施办法》 对获得立项的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培育项目给予资助(除E类外,溧阳市项目资金由溧阳市承担)。 A类:50万元 B类:40万元 C类:30万元 D类:5万元—10万元资助 E类: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协同资金支持 02大学生补贴政策 目前人社局对应青年人才有以下方面的资助,具体如下: 1.对新引进年薪30万以上的人才分类分档奖励,奖励最高100万元;对“高精尖缺”人才发放“常商服务·龙城英才卡”; 2.对青年人才采取“生活居住双资助”的全方位综合补助(两年内生活补贴、租房补贴最高3.84万;购房补贴最高25万); 3.实施“人才优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以及最长3个月免费住宿的“青年驿站”;还在武进、新北规划建设引进国际化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让人才在常州生活无忧。 青年人才双资助这项资助政策涉及生活、租房、购房三个方面。 1.生活:资助我市企业引进的毕业2年内的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以及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每月800元、硕士研究生和高级技师每月500元、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每月300元资助。资助期限3年。 2.租房:资助我市企业引进的毕业2年内的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以及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每月800元、硕士研究生和高级技师每月600元、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每月500元补贴。资助期限3年。 3.购房:资助我市企业引进的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以及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25万元、硕士研究生和高级技师5万元、全日制本科生和技师3万元购房资助。给予博士研究生个人或家庭10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扶持;硕士研究生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提高至个人40万元、家庭80万元。 本细则适用于2021年1月1日后我市企业引进的人才,包括在境外取得学士学位以上的以及离开常州3年以上再回常州工作的人才。 03“龙城英才计划” 一、创业类 从市外新引进的人才,55周岁以下,硕士以上学位,5年以上(博士2年以上)工作经历。 领军人才本人在创业企业的实收资本中,自然人直接出资的货币出资不少于100万元,且领军人才本人已实缴货币出资在企业注册资本中占比不少于30%(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放宽至不少于20%)或是自然人第一大股东。 创业企业应有2名以上非股东(全职员工股权激励的除外)的员工缴纳社保。 100-20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 100平米 免费创业场所 100平米 免费住所 最高200万元股权融资奖励 20-50万元购房补贴 50-900万元综合贡献奖励 50-3000万元低息贷款 二、创新类 入选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最高120万元资金资助。 A类:50-80万元 B类:30-60万元 C类:5万元+ 购房补贴:20-50万元 04机器人产业人才 2022年以后首次引进常州(含在常高校毕业生)或离开常州3年以上再回常州工作,与引进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相关规定在武进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从事机器人产业相关工作,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的A类、B类、C类、D类高层次专业人才。 05 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2022年以后首次引进常州(含在常高校毕业生)或离开常州3年以上再回常州工作,与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相关规定在武进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保,55周岁以下,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从事研发涉及、生产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研发生产环节的A类、B类、C类、D类高层次专业人才。 ①创业资助: 100-200万元创业资金资助 最高900万元综合贡献奖励 20-50万元购房补贴 最高200万元股权融资奖励 ②创新资助: 20-860万元创新资助 ③薪酬奖励: 20-860万元创新资助 ④工作津贴: 1000-2000元逐月津贴 ⑤购房补贴: 40-80万元购房补贴 ⑥猎头补贴: 最高100万元猎头补贴 ⑦生活居住: “双资助”额度上浮20%-50% ⑧荣誉工程: 享受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相关政策待遇 06博士后人才 1.鼓励企事业单位创建设站单位: ①国家站:50万元(建站奖励) ②省级站:30万元(建站奖励) ③市级站:5万元(建站奖励) 2.国家站、省级站每招收一名博士后人员进站:设站单位8万元(科研资助) 3.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生活补贴5000元/月(资助期限2年) 4.鼓励进站博士后积极申报“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①符合条件并积极完成申报工作(博士后和设站企业) 5000元(申报奖励); ②入选“卓博计划”(博士后和设站企业)5万元(配套奖励)。 5.博士后出站留武进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一次性奖励博士后3万元。 6.经备案审核的人才中介机构引进的博士后办毕进站手续:1万元/人次(进站奖励)。 7.全区博士后工作站每年开展一次运行情况的考核评估:评估优秀的博士后工作站5万元。 07战略人才 1.引进海外顶尖人才 给予2000万元以上特别支持,且上不封顶。 2.引进本土顶尖人才 给予1000万元以上特别支持,且上不封顶。 3.建设人才攻关联合体 给予最高500万元重点支持。 4.顶尖人才团队可“一事一议”“一人一策”,量身定制面向团队成员的个性化、综合性人才支持。 08青年人才双资助 企业新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人才 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适用于2021年1月1日以后引进的人才)。 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连续补贴3年 ①全日制本科:300元生活补贴(每月) ②硕士:500元生活补贴(每月) ③博士人才:800元生活补贴(每月) 无本地自由住房连续补贴3年 ①全日制本科:500元租房补贴(每月) ②硕士:600元住房补贴(每月) ③博士人才:800元租房补贴(每月) 在常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且抵常工作3年内首次购买本地商品房 ①全日制本科:5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②硕士:8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③博士人才:3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09留常就业 上年度留常参保就业人数达到2021年度人数(按毕业生规模同比测算)95%(含)以上的,达到95%的部分分别给予在常高校、职业院校300元/人、200元/人的基础奖励,超过95%的部分分别给予在常高校、职业院校3000元/人、2000元/人的贡献奖励。 上年度留常参保就业人数低于2021年度人数(按毕业生规模同比测算)95%但高于60%(含)的,分别给予在常高校、职业院校300元/人、200元/人的基础奖励。 同一院校基础奖励和贡献奖励累计不超过100万元。 10 项目招引引荐人奖励 1.对于引荐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总部经济项目,按新注册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投产3年内地方贡献总额的1%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分期建设的,按一期地方贡献奖励。 2.对于引荐的三新经济项目,按新注册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投产3年内地方贡献总额的10%进行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3.对于引荐的创业类人才项目,项目落户后3年内:入选省、市重大项目的分别给予引荐人50万元、5万元奖励;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团队”、省“双创人才”的分别给予引荐人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引荐人同时符合多种类别或多个档次奖励标准的,按就高不重复的原则奖励,获得奖励后又符合更高奖励标准的补足至新的奖励标准。 11 在常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 1.部分国内知名院校博士研究生或部分境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全国技术能手,给予12万元购房补贴 2.入选"省双创博士"的高校人才,购房补贴提高到15万元 3.对于列入高校紧缺人才年度招引计划目标的正高级或博士人才,给予30万元购房补贴 4.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等海内外精英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资助 5.国家级领军人才,给予100万元购房补贴 6.二级教授人才,给予50万元购房补贴 惠企政策 01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细则 一、支持对象 1. 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首次入库企业。 2.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 3. 经省有关部门认定为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的企业。 二、支持标准 (一)市高企培育库内企业 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首次入库企业,经所属科技、财政和税务部门共同推荐上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的企业,奖励5万元(已经享受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奖励的企业除外)。 (二)高新技术企业 1. 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20万元。 2. 再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10万元。 (三)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 1. 首次认定为独角兽企业的,奖励最高200万元。 2. 首次认定为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奖励最高50万元。 以上三项条款单个企业当年累计奖励最高200万元。 02支持境外离岸孵化器引才聚才实施细则 推进境外离岸孵化器发挥引才聚才作用,采业绩奖励方式,根据我市境外离岸孵化器年度对落地常州的海外人才项目引进成效进行分档奖励,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用于境外离岸孵化器引才用才和科研经费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支出。 03支持在常高校产教融合高水平发展实施细则 1.对在常本科高校新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其中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按“立项资助60%、一年评估通过后奖补40%”相结合方式支持。 2.对新获批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其他新获批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给予500万元奖励。按“立项资助60%、一年评估通过后奖补40%”相结合方式支持。 3.对新获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给予300万元奖励,按“立项资助60%、一年评估通过后奖补40%”相结合方式支持。 4.对新获批国家“双高计划”的高水平学校A档、B档、C档建设单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按“立项资助60%、一年评估通过后奖补40%”相结合方式支持;对新获批国家“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A档、B档、C档建设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5.对新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的高职院校,给予每个试点专业50万元奖励。 04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细则 分档给予定额支持,其中: ①研发费用增长额在100万元(含)-500万元的,支持最高8万元; ②500万元(含)-2000万元的,支持最高15万元; ③2000万元(含)-5000万元的,支持最高30万元; ④5000万元(含)-10000万元的,支持最高50万元; ⑤10000万元(含)以上的,支持最高100万元。 05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实施细则 对当年度新列入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每1项新技术新产品给予5万元的奖励,单个企业当年累计奖励最高15万元。 对提供示范应用场景的搭建单位,若其当年度首次购买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单价大于或等于50万元,按首张订单开票金额20%以内给予支持,最高500万元;若单价小于50万元,按首张订单开票金额20%以内给予支持,最高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