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况
郑州市,简称“郑”,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 。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地形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截至2022年12月,郑州市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
截至2022年末,郑州市有常住人口1282.8万人。
2022年,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3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
城市定位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
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创新基地
国家级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产业格局
经过“十三五”的发展,郑州已初步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规划》中,郑州市提出要着力构建高能高质高优“153N”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 1(1号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5(五大特色优势产业)
新能源汽车
生物
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节能环保
· 3(三大新兴产业)
新能源
数字创意
相关服务业
· N(N个未来产业)
量子信息
氢能与新型储能
类脑智能
未来网络
生命健康
前沿新材料
...
产业环境
一、地理位置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位于中国中部的中心地带,黄河从其辖区穿过,使得它成为了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郑州周围地区交通发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与此同时,郑州紧邻着沿海地区和中国主要经济区域,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枢纽。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为郑州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郑州还是中国内陆开放门户城市之一。它是中国中部地区通往世界的重要出海口,通过多式联运,将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紧密相连。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郑州成为了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历史因素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郑州承载着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商朝时期,郑州就是商文化的重要中心。在中国历史上,郑州曾经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多个朝代都将其设立为都城。这使得郑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遗迹。除了历史遗迹外,郑州还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教育中心。郑州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这种科教优势使得郑州成为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各类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郑州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发展潜力
政府大力支持和投资的背后,郑州迅速崛起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郑州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交通领域,郑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方便了货物的流通和市场的对接。在信息技术方面,郑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吸引了众多知名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制造业方面,郑州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中心,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落户郑州,带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同时,郑州还鼓励和扶持创业创新,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人才政策
01《2023年郑州市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
对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其中招用30人(含)以上50人(含)以下的,按照每人2000元补贴;招用超过50人的,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元,最高补贴100万元。
在义务兵征集和直招军士、军队文职人员招录中优先吸纳2023届高校毕业生、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畅通毕业生参军入伍绿色通道,落实参军“四优先”、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退役普通高职(专科)士兵免试参加普通专升本招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等优惠政策,对征集入伍的在读大学生(含应届毕业生)每人给予50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费,给予应征入伍的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补偿。
对毕业年度内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每人3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毕业生在校期间可参加创业意识培训、创办(改善)企业培训、创业实训、网络(电商)创业培训各一次,按规定分别给予200元、1000元、300元、1500元的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符合条件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个人不超过40万元、小微企业不超过300万元的标准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按照省有关政策要求实行财政全额贴息,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开展青年人才乐业安居保障行动。对毕业3年内来郑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最长发放36个月。
......
02郑州市青年人才支持专项实施细则
1.申报条件:在我市工作且符合相应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等各类青年人才可享受本细则政策支持。
2.生活补贴:分为学历人才生活补贴和博士后在站生活补贴
①学历人才生活补贴按照每月博士毕业生1500元、硕士毕业生1000元、本科毕业生及预备技师(技师)500元的标准发放。
②对在站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为2年。其中,对于博士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的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补贴分两次拨付,入站1年后和出站1年内申领。
3.博士后安家补贴:
博士后安家补贴标准为20万元。其中,对于博士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后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安家补贴标准提高到30万元。安家补贴分2次等额拨付。申请通过后拨付首期补贴资金,工作满3年申请通过后拨付第二期补贴资金。
4.青年人才创业支持:
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4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组织创业的,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具体按照郑州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执行。
03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细则
1.认定的A、B、C、D类人才分别给予税前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个人奖励,并享受居留签证、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奖励资金按4:6的比例分两期拨付,第一期于认定满一年后拨付,第二期于支持期评估合格后拨付。
2.A、B、C、D类人才在郑州首次购买自住住房,分别给予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首次购房补贴;未申请购房补贴的A、B类人才,分别提供不超过20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住房保障政策由市住房保障局组织实施。
04郑州市名师名医名家支持专项实施细则
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培养期原则上为3年,采取“一人一案”、个性化定制的方式培养。培养期内给予每个培养对象最高20万元标准经费资助,按6:4比例分两期拨付至培养对象所在单位。
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依托项目进行培育。培育项目通过广泛征集、专家评估的方式确定,列入年度计划。培育项目分为示范类、重点类、常规类等三类。示范类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30万元经费资助,重点类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15万元经费资助,常规类项目每期给予不超过5万元经费资助。
05科技领军人才支持专项
聚焦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托我市企事业单位,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高端人才潜力的地方级领军人才(C类)和突出贡献人才(D类),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带技术、项目、资金在郑创办企业的创业领军团队,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对获得股权投资机构投资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对依托我市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等平台,致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领军团队,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给予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带头人可认定为D类人才。柔性汇聚境外人才资源,对用人主体以项目形式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和团队并取得显著效益的,单个项目给予引进单位最高60万元经费资助。
06海内外高端人才支持专项
对我市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海内外院士、国际知名科技奖项获得者等顶尖人才(A类),给予500万元奖励,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在国外著名高校担任副教授以上职务的优秀青年人才(B类),给予200万元奖励。支持组建高水平项目技术团队,实施原创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根据创业项目落地发展情况,经评审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对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的战略科技人才领衔的“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
07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实施细则
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评选采取积分认定制,标准如下:
1.能力素质,占20%权重。申请人为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的积20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积40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积60分。
2.紧缺指数,占40%权重。按照紧缺指数1~5级,分别积40分、60分、80分、100分、120分。
3.薪酬水平,占40%权重。申请人在企业年工资薪金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达到6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分别积40分、60分、80分、100分、120分。薪酬水平的积分标准可视我市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进行动态调整。
4.附加分。此外,拥有中级职称或在企业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者加2分、副高级职称或在企业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加5分、正高级职称加10分;拥有发明专利(排名前三)每项加5分、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或软件著作权(排名前三)每项加1分;拥有市厅级以上人才荣誉、担任市厅级以上研发平台负责人或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每项加10分;所有加分项每人累计不超过20分。
综合以上标准,统筹郑州市产业发展导向、人才分布情况和申报人才质量,每年择优确定700名左右进行资助。
惠企政策
01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激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财政奖补;对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财政奖补。鼓励各开发区、区县(市)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给予财政奖补。
02郑州市“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第一批)
1.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2.对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等标准体系贯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证书级别从低到高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和50万元;证书升级按差额奖励,对实施分级评估前(或未实施分级认证)首次获证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3.对产品首次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
4.对列入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国家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再制造产品目录的企业,按照产品类别(同一产品的系列产品不重复奖励)给予50万元一次性的奖励。
5.对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医药品种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6.对被工信部认定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
7.对获评国家级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每个奖励100万元,同一年度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8.对获得国家、省级工信部门认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新型信息消费、大数据、网络安全等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同一称号只享受一次财政资金奖励,同一企业同一申报年度获得多项称号的按就高原则只享受一项奖励。
9.对首次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的企业,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0.对生物制品(预防和治疗用)、化学药和中药,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取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的企业,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获得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类3类及非诊断试剂类2—3类注册证书和新兽药1—4类新药证书的,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11.对首次入选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网络安全百强”等国家级荣誉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
12.对经认定的河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单个首版次软件产品给予10万元奖励。
13.对主创“詹天佑奖”“鲁班奖”“市政金杯奖”“国家优质工程”“国家建筑奖”“优秀勘察”“优秀设计”等国家行业最高奖的给予一次性创优奖励30万元,主创省“中州杯”或市“商鼎杯”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创优奖励10万元,不重复奖励。
14.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建筑企业,给予一次性创新奖励2万元。
15.对首次入库(非首次入库但之前未享受入库奖励的视为首次入库)企业实行差异化奖励。对首次入库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第3年仍符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再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库的资质等级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当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再给予5万元奖励。对首次入库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再给予5万元奖励。对首次入库的服务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入库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入统标准2倍及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再给予5万元奖励。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