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于陕西和西北,就像深圳和广州之于广东和湾区。西安作为老大哥,是陕西其他城市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深圳产业转移演变基本遵循“低端加工贸易-中低端制造-部分高新技术”的过程。西安的产业转移也有类似的路径,但仍处于中低端制造业转移阶段。对于陕西省其他城市来说,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哪个城市更有优势?
1.产业转移驱动力
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要素成本、交通联系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土地、人力、水电、交通、政策和环境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2.土地成本
根据2022年各城市工业用地成交均价,整体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西安,均价超过30万元;第二梯队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延安,均价20 -25万元;第三梯队榆林,均价不到8万元。
图1 各地市2022年工业用地成交均价(万元/亩)
如果考虑土地成本,榆林优势明显,得益于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安康、延安、铜川受土地空间限制,土地成本较高。中低端制造业往往对土地成本较为敏感,但目前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中小企业,在地方标准工厂供应政策的支持下,土地成本对现阶段产业转移的影响并不突出。
3.人力成本
从人力成本角度来看,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类:西安、咸阳、榆林城区为第一类;宝鸡、铜川、渭南、延安、汉中、商洛城区为第二类;安康为第三类。从非私营用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榆林处于第一梯队,在9万元以上;延安、宝鸡、铜川、咸阳、汉中位居第二,平均在7 - 8万元。渭南、商洛和安康位于第三梯队,平均在6 -7万元之间。
图2 各地市2021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万元)
注:因数据可获取性,本文以非私营企业员工的工作作为参考
从人力成本来看,安康、渭南、商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劳动力成本低往往意味着经济疲软、人才结构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劳动力成本对企业的吸引力。
4.水电成本
从非居民用水的基本水价来看,榆林、延安处于第一梯队,在4元以上;咸阳、渭南、铜川、商洛、汉中在第二梯队,在3.1-3.5元之间;宝鸡、安康在第三梯队,接近3元。一般工商业用电,除了榆林价格较低外,其他城市在用电成本上差别不大。
图3 各地市非居民用水基本水价(元/m³)
水电成本主要对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等高能耗行业影响较大,但实际上西安同类行业已没有存量,因此水电成本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并不明显。
5.交通枢纽
从各地市到西安的通勤时间来看(取驾车和轨道交通两者中最短时间),咸阳、渭南半小时,铜川、宝鸡、汉中约1小时,商洛、延安约2小时,安康约2.5小时,榆林约4.6小时。
图4 各地市距西安距离(KM)
图5 各地市到西安通勤时间(h)
与深圳向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相比,交通枢纽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更为突出。有研究提出2小时区域产业转移黄金圈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并不是针对向东西、南北大格局下的产业转移)。一般来说,距离西安越近,对西安的产业承载能力越强,因为企业在西安周边可以更快地实现产业配套和供应链协同,可以更好地利用西安的科研、人才、资金等优势。同时,就业人口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西安的住房、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有人提出,随着数字经济的赋能,距离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正在减弱,但实际上这种减弱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供应链和成本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6.协同机会
从各城市产业布局来看,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是热点领域。但从目前产业发展基础来看,咸阳、宝鸡的产业承载能力较好,渭南、汉中、安康、延安、榆林次之,商洛、铜川相对一般。
注:重点考虑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方向,以各地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准。
图6 各地市2021年工业增加值(亿元)
注:延安、榆林市工业增加值中能源工业占比较高,在计算得分时予以修正。
对于上游原材料依赖不明显的产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是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当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结合其他因素,对企业的吸引力会更大。不同于长三角、大湾区众多城市在细分领域形成的集聚优势,现阶段西部后发地区在没有明显优势加持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差异化的前提往往是有一定的基础。在产业招引方面,各地区一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考虑与西安的优势协同;另一方面,也要在价值追求上进行取舍。要从当地有基础、西安有优势、价值链中低端来考虑规划,避免“肯定有市场空白可以去填、先进前沿的我也想做”的思维。
7.政策比较
从各地产业支持政策和地方金融资源方面看,咸阳、宝鸡、榆林、延安等城市产业支持和金融资源较好,其次是汉中、安康、商洛和铜川。
图7 各地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地方的政策支持和兑现是产业转移的另一大影响因素,在基本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榆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阶段很多地方有招商引资就是拼政策的认识,这对于没有什么基础优势的地方来说确实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种认识的推动下,事实上各地市的产业支持政策越来越内卷。给出什么政策很重要,但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可能更重要,因为好的政策兑现更有可能通过引进一家企业进而带来一批企业。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研究认为,对于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在要素成本、交通联系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中,交通联系的影响排名第一,政策环境的影响排名第二,要素成本的影响排名第三。
8.总结
结合上述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市承接西安产业转移机会综合排序依次为咸阳、宝鸡、渭南、榆林、安康、延安、商洛、汉中、铜川,城市的主要优势和限制因素总结如下。
图8 2019-2022年西安迁入各地市企业数量(家)
注:数据来源于大数据平台,有一定偏差。
本文旨在从研究层面分析陕西各地市对西安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难免有失偏颇。请各位看官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