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常住人口3213.34万,辖38个区县。2022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增长2.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663元。
城市定位
1.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
2. 全国唯一兼具四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
3.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 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5.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
……
产业格局
一、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产值规模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和基地,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
“十四五”末,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要达1万亿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如图所示。
产业环境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
1. 区位条件优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2.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更点发展的干线机场。更庆是中国西部曳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3.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 1000多家科研机构,34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
5.市场潜力巨大。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抓住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重庆将按照建设“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
人才政策
《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一、申报对象
1.优秀科学家:申报人应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国际前沿,具有成长为国家级或世界级科学家的潜力。
2.名家名师:申报人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力出众、业绩突出、群众公认,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从文化旅游、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医学、社会工作等领域中遴选。
3.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①创新领军人才:申报人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在引领创新、改革攻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能带领本专业本学科本行业在国内国际居于领先水平。主要从科技创新、教育、重点产业、医学等领域中遴选。
②创业领军人才:申报人应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创业融资、引领企业发展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主要从科技创业、科技创投、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中遴选。
③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申报团队应当有不少于3名固定的核心成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掌握国内外公认的领先技术。
4.技术技能领军人才:申报人应是为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和一流业绩水平,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优秀技能人才。
5.青年拔尖人才:申报人应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重点领域及其他行业领域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人才,一般具有博士学位或突出专业水准,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年龄在40周岁以下。
二、扶持政策
1.给予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每人30万元—5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每人120万元—20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从事其他领域研究的每人8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特别优秀的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进行认定和支持。
2.给予重庆英才·名家名师每人10万元人才奖励金和2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
3.给予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人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和一定额度的研究支持经费。其中,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每人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和4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给予创业领军人才每人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给予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每个30万元的研发支持经费。
4.给予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每人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
5.给予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每人10万元的人才奖励金和一定额度的研究支持经费。其中,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每人4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每人2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
惠企政策
《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一、申报对象:项目分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三个类别。
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项目类型。
2.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主要开展技术动态及趋势、技术布局、技术选择、技术路径等技术预见研究,或者重点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与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商业模式、科技金融、社会治理、司法保障体制机制等制度创新研究,着力强化决策咨询服务。包括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
3. 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坚持应用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注重产学研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科技支撑。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重大(重点)项目可按相关规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以重大(重点)专项方式实施。
二、扶持政策:
1.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财政科研经费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万元,重点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博士后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万元,市杰青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200万元。
2. 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面上项目财政科研经费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10万元,重点项目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20万元。
3. 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面上项目财政科研经费资助标准一般不超过50万元;重点项目资助标准为100—500万元;重大项目资助标准为1000—3000万元。
三、本办法自2023年4月30日起施行。
《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
一、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按照企业类型分别给予20万—50万元奖励,并提供每年最高30万元的贷款贴息。
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内部研发投入达200万元且较上年度有增长的企业,按照研发投入强度,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服务国家需求,对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按到位资金给予1:1配套支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按30%配套支持,其他参与单位减半支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企业牵头、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研发机构给予最低1000万元、最高3000万元支持,获批建设市级研发平台的给予50万元支持。
三、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非“四上”企业20万元、“四上”企业30万元、上年度营业收入5亿元(含)以上企业50万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对首次完成科技型企业审核入库的企业主体,一次性给予每家1万元补助。
五、“ 科企梯度贷 ” 创新金融产品,按照企业发展层级,分档次给予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能级领军企业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支持,分别最高可贷300万、500万、1000万、2000万元。
六、《重庆高新区鼓励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办法》,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给予最高700万元奖励。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一、强化激励引导。出台中心城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评价奖励办法,市级按照“半年评估、全年考核”原则开展评价,根据排名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奖励。鼓励中心城区组织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揭榜”应用场景项目,市级对中心城区组织应用场景建设情况开展年度考评,根据排名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以上奖励资金纳入市财政对区产业集聚转移支付,用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做大做强企业。对进入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清单的,市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对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市级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的,市级择优给予奖励。支持建设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根据服务绩效,市级择优给予单个平台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严格落实国家软件首版次应用支持措施,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等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